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高端访谈:中国经济逆势上行引世界叹服 新华社记者 在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决策层为今后一年确定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等改革发展方略,释放了“稳中求进”的利好信息。不少海外专家认为,今后中国经济仍有望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逆势上行态势,在稳定发展中,不断推进结构性变革。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中国经济逆势上行令年初曾对中国经济表示担忧的国际机构叹服。如今,海外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今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增长奇迹。展望未来,国际机构仍然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标准普尔公司首席全球经济学家保罗·希尔德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只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中国经济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日前发布报告,将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由6.5%上调至6.6%,并将2017年增长预期由6%上调至6.3%。报告说,中国经济增长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放缓后,目前正呈现企稳态势。 美银美林在《2017年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数据企稳,对中国经济“硬着陆”以及人民币贬值的担忧有些言过其实。美银美林全球经济研究联席主管伊森·哈里斯预计,明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稳定增长。 在经济增长动力不减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今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 “金砖国家”概念首创者、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中国经济目前正努力从出口驱动型转为消费驱动型,相关数据显示这一转型正在进行。他说:“中国消费增长虽然放缓,但仍以10%的速度增长,消费支出占GDP的份额正在增加,这正是中国与世界所期待发生的。”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认为,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格外迅猛,其规模已超过传统工业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有效对冲了第一和第二产业动力的相对不足,第三产业已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靠投资转向消费、从依靠工业转向服务业。更重要的是,过去五年薪资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为个人消费支出增长提供了支撑。 拉迪说,从生产方面看,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从支出方面看,居民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这些因素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在较高的增长水平奠定了基础。 成绩面前也需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贸易依旧持续低迷,国内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 奥尼尔表示,未来中国还需要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更多改革,特别是信贷系统,在判断什么是“良性信贷”什么是“不良信贷”方面,市场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纳说,在财政制度改革方面,中国的改革“非常成功”。譬如,中国修改预算法就是“中央和地方责任管理的一次重要改进,有利于管控地方债务风险,促进地方债务更加透明”。 除了加快推进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中国还将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领域,以更快步伐更深融入世界,并让其他国家享受到更多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 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埃中研究中心主任亚西尔·贾德拉说,埃中双方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项目合作,埃及从中受益颇多。 马吉特说,“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和投资融合,对于推动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贝尔格莱德大学政治学院亚洲和远东研究中心创始人、主任德拉加娜·米特罗维奇说:“塞尔维亚人民、尤其是商业界人士期待更多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以推动塞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执笔记者:马湛、俞懋峰;参与记者:高攀、李桃、王乃水、孙鸥梦、桂涛、韩冰、韩茜、凌馨、刘洪德、郑凯伦、王慧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