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农牧 生态 食药 健康

银行

产业动态 口岸信息 财经数据 招商引资 企业聚焦 商会协会 银行 综合理财 证券 经济学人 消费购物 政策法规 观察

用心服务 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专访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迎欣

来源:内蒙古经济网 作者:编辑1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12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超出预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我国第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超出预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7万亿元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民生银行如何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助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迎欣。

  “民生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监管部门工作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转型,用心用情服务,更好发挥金融引擎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高迎欣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着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需要银行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请问民生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高迎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民生银行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坚定地压降表内非标和票据资产、清理表外代销,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2021年生息非标投资日均规模同比下降989亿元。压降非标,有效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信用风险、合规风险,释放了风险资产,让全行在承接表外资产回表、处置表内问题资产时,不仅能够保障正常的信贷投放和资本充足率达标,而且腾挪资源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支持实体经济。

  2021年,民生银行贷款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重点区域各项贷款增量占比逾六成。同时,民生银行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通过贷款利率下调、减免中间业务收费等措施,2021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惠及企业的发展动力。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2022年,民生银行将在小微金融、高端制造、专精特新、新老基建、绿色金融、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重点区域发展等方面着重发力,给予资源和政策倾斜,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再上台阶。

  《金融时报》记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请问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民生银行有哪些着力点?

  高迎欣: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民生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相关精神,紧紧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动能培育两大方向,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截至2021年末,全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400多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54亿元,同比增长26%。接下来,民生银行将进一步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础再造等重点领域的业务布局,优化提升综合金融服务,加大制造业贷款、中长期及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强链补链的关键所在。民生银行将“专精特新”作为打造中小企业服务特色的主阵地,依托北交所专精特新客群,整合优质资源,制定“融资+融智+融技”服务方案,创新推出专属产品包,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全场景、全生态,持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绿色”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流色。民生银行积极响应绿色产业政策导向,持续升级“投、融、链、营”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创新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金融支持,不断提升ESG管理能力。2021年,民生银行绿色信贷投放不仅满足人民银行“两个不低于”要求,而且绿色贷款增速近90%。在此基础上,今年将围绕“双碳”目标,深化同“中碳登”合作,升级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核心绿色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

  《金融时报》记者: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民生银行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高迎欣: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是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重要方面。民生银行主动对标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将支持重点区域发展提升到全行战略高度,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重点区域经营策略实施方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机制,一体化协同效应明显。

  在粤港澳大湾区,民生银行通过境内外分行紧密联动,成为“跨境理财通”首批开办银行,区域联动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推动政府及平台类资源共享;在长三角区域,发行“畅卡”和“畅享”理财产品,打通区域内各分行权益体系,区域创新实验室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京津冀区域发行“互联互通无界卡”,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落地白酒行业“采购易”线上化业务。接下来,民生银行要加快实施和优化重点区域经营策略和工作任务,在四大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创新业务和体制机制变革,进一步带动提升全行综合服务能力。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是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必然要求。民生银行把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作为全行战略重点,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体系建设,加大资源投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2021年末,民生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100多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5亿元。同时,着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逾5000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接下来,要围绕“三农”重点领域,深化同农业头部企业、农业产业联合体、农垦集团、供销社体系的合作,支持央企、国企及优质民企的县域项目,加快推广光伏贷、农牧贷、棉农贷、粮食银行等重点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面对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请问民生银行如何推进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高迎欣: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生银行坚持把巩固和拓展核心客户、基础客户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着力扩大基础客群,夯实发展基础。2021年,民生银行境内有余额存款客户数、新开存款客户数均实现“同比多增”,公司、零售有效客户数的增量均为2020年的三倍,供应链业务的链上客户较年初翻了一番。客群综合经营不断深化,基础客户群进一步扩大,推动全行负债基础进一步扩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1年末,民生银行零售储蓄存款逾80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近650亿元,增幅近9%;核心负债日均3.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4900亿元,增量为历史最高,且连续两年增速超过15%。与此同时,民生银行的存款成本率持续下降。2021年,全行存款成本率为2.18%,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2022年,民生银行将持续深化大中小微一体化模式,推进分层管理,加强一体协同,提升数字金融,有效提升产品服务能力,持续拓展客群经营深度,在保持存款和贷款规模增长的同时,大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夯实稳健可持续发展基础。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经济正迅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民生银行如何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更好赋能经济发展?

  高迎欣:民生银行立足“敏捷开放的银行”战略定位,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将体系性、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布局未来的新起点,制定并实施数字化金融转型策略,着力打造敏捷高效、体验极致、价值成长的数字化银行,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打造“生态银行”。民生银行成立了数字化金融转型牵头部门——生态金融部,启动多个重大生态金融项目,建立了敏捷创新机制和配套支持机制;围绕单一窗口、交易资金监管等场景,打造场景定制化交易银行服务;构建“智慧政务+便民服务”生态体系,实现金融场景与政务场景的智慧共享和精准对接;建设“同业客群+要素市场+托管业务”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是建设“智慧银行”。民生银行升级数字化营销管理平台,打造数智化营销大脑,大大提升营销活动效率;推出“云民生”数字化渠道服务体系,提升移动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加速网点智能化转型;在“远程银行”推出“云网点”“云交付”“云开户”“云见证”等应用,提供随身随行的智能金融服务;打造“人智+数智+机智”风控体系,提升风险合规管控能力,保障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三是强化平台能力。民生银行紧抓支付行业转型机遇,全面落地支付一体化,构建“民生付+”服务体系,推进支付互联互通;建设综合服务场景,丰富个人、对公钱包功能,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升级开放银行平台,拓展开放服务生态,合作打造“民生云+”开放银行品牌。

  四是提升数据能力。民生银行统筹全行科技资源布局,迭代演进“企业级”业务系统架构,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打造敏捷组织和创新文化,提升科技敏捷响应能力;强化数据治理与应用,深化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责任编辑: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