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国内疫情多点反复,对经济冲击影响较大。面对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作为国内小微金融服务的先行者,民生银行14年来持续探索实践,不断创新优化小微金融业务模式,形成了小微金融服务特色和优势。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近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 记者:当前形势复杂严峻,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更加需要金融服务支持。请问小微金融服务的痛点、堵点有哪些,民生银行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举措? 郑万春:近年来在多方政策引导下,国内小微金融服务呈现量增价降态势,但小微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缺资产少抵押等融资痛点仍然存在,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识别、培育、管理客户能力的诸多挑战。尤其是近期疫情多发,小微企业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招工困难、人才缺乏、市场订单减少、原材料成本增加等问题凸显,更加需要有力的金融支持。 民生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落实举措:一是持续扩大小微贷款投放力度。截至一季度末,全行小微贷款规模突破6100亿元。二是不断强化减费让利政策优惠。民生银行持续降低小微客户实际贷款利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三是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出台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暨普惠金融尽职免责实施细则,综合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服务,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四是加大制造业、首贷户、乡村振兴、新市民等领域金融服务投放,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实现普惠金融资源精准“滴灌”。 记者: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民生银行出台了哪些特别的关怀措施? 郑万春:针对部分疫情管控地区小微企业客户“还款难、续贷难”、“不能流动”、“无法接触”等实际困难,民生银行主要从以下方面主动为小微企业纾困。 一是坚决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主动作为,积极梳理降费项目,制定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转账汇款、票据、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等方面的降费落地政策措施。截至一季度末,减费让利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2.3万户,累计降费规模3.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上年下降77BP的基础上,一季度平均发放利率持续下降,真正让利实体经济。 二是持续支持企业纾困发展,不断贷、不压贷。制定疫情管控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款应急方案,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主动实施包括调整还款计划、延期还本、远程视频面签等一系列措施。 三是“一户一策”,保障受困企业金融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开辟审批-放款绿色通道、提供无还本续贷等,支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2021年,我行为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发放金额达3221亿元。 四是确保各项业务不断档。为切实减轻小微客户疫情期间的经营压力,我行深圳、长春、上海、泉州等多家分行组织科技、运营、授信、放款等关键岗位人员封闭式办公,确保客户需求及时响应、业务运行平稳有序。 五是加大客户关怀与慰问。针对小微商户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推出了包括低息纾困贷款、额度升级、中长期授信支持、开展小微红包减费让利活动等专项政策和专门服务。 六是创新产品,优化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云快贷”、“云企贷”、 “增值贷”、“交易快贷”、“场景快贷”以及“政采快贷”等快速融资产品,以及还款方式灵活多样的10年期贷款业务,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还款压力。 记者:有关部门提出,增强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要求商业银行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请问民生银行在推进小微信用贷款业务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郑万春:发展小微信用贷款,是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重要举措,我行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大信用贷款投放: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明确信用贷款相关尽职免责细则,激发分支机构及市场人员的内生动力;升级优化小微信用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微贷、增值贷、流水贷、卓越贷、交易快贷”等一系列信用产品制度。二是优化产品模型,建设智能风控体系。引入外部增信数据,基于数字风控技术,优化模型体系,强化风控能力。三是加快产品创新,推进线上化转型。以“民生小微APP”为载体,推出“网贷通”,上线网乐贷、流水贷等纯线上信用类产品,优化增值贷、微贷等产品,推出农贷通、棉农贷、光伏贷等乡村振兴类产品,以及“易创”和“科创”等产品。四是聚焦供应链,服务链上小微客户。成立生态金融部,启动生态金融重大项目,为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创新产品,解决其信用融资需求。最近,推出了政采快贷、供应链数据增信融资、单一窗口-关税保函等产品。五是加大资源配套力度。我行把普惠金融尤其是信用贷款投放纳入分行考核,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面给予专项优惠,对普惠金融分支机构从业人员推出专项激励,引导分支机构做强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 2021年,我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增速30%。2022年一季末,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较年初持续增长,国标口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及占比均持续提升。 记者:作为国内小微金融的先行者,民生银行如何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提升小微金融业务模式? 郑万春:民生银行从2008年开始就涉足这个业务领域,小微金融一直以来都是民生银行的战略业务,14年来全行小微贷款累放5.5万亿元,长期以来积攒的客户信任和客户资源是我行最宝贵的优势和财富。同时,14年的小微金融服务,还塑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实战能力强、服务水平优的普惠金融服务队伍。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行启动小微金融新模式优化,扎实推进小微金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线上产品创新,丰富小微贷款线上服务功能,通过场景化数据支持服务更多特色客群,切实提升信用贷款投放占比;三是落地大中小微一体化服务,打造政采、关税保函、供应链征信等特色产品,服务更多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四是提供便捷开户、结算、融资、投资、非金等一揽子服务,满足小微企业全场景需求;五是丰富小微金融品牌内涵,打造“民生小微”1+4品牌体系;六是建设小微金融专业化团队,提升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 记者:新技术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小微金融服务质效,请问民生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优化提升小微金融服务? 郑万春:民生银行立足“敏捷开放的银行”战略定位,将体系性、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布局未来的新起点,制定并实施数字化金融转型策略,着力打造敏捷高效、体验极致、价值成长的数字化银行。在这一进程中,我行以提供“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为宗旨,重点布局以下几个领域,持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一是打造“民生小微APP”。面向小微企业、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打造综合化移动金融平台。今年1月上线以来,目前“民生小微APP”用户突破30万户。二是创新线上化场景类产品。加强与全国性和地方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对接和信息共享,持续引入外部数据源,形成税务贷、结算贷、电力贷、烟草贷、政采快贷等系列场景类产品,服务平台类及产业链条上下游小微企业,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供给面。三是优化客户服务与体验。践行“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路”的理念,改造贷款业务自助转期、集中审批环节,重塑管理模式及系统工具。四是迭代全流程风控体系。深挖行内数据,引入外部增信数据,打造全流程智能风控,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2022年,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布局规划和重点策略是什么? 郑万春:2022年,民生银行继续秉承“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使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机制体制,创新优化产品服务,不断提高小微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贯彻落实“六稳”“六保”部署要求,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科创类专精特新、乡村振兴、新市民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 二是发力场景金融建设。以“民生小微APP”为依托,将线下产品服务线上化,将银行服务延伸至外部合作平台,满足不同行业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三是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大外部有效数据和先进技术引入,完善小微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智能化移动作业支持和营销支持,提升小微客户服务体验。 四是升级产品服务体系。完善“1+4”小微产品体系,1是民生小微APP、4是面对不同客群和场景的“商贷通”“农贷通”、“工贷通”和“网贷通”,覆盖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制造业、线上服务等领域。 五是强化综合化服务。打造小微综合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形成民生特色的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