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8日,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深圳蛇口工业区成立。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经历了宝贵的“春天”,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招商银行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成立31年来,在一张白纸上慢慢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 蛇口“小金龙”初长成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批准在部分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建立商业银行,这为招商银行的诞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1986年年初,招商银行创始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向时任央行行长陈慕华提出“要继承‘蛇口基因’,彰显创新意识,为中国贡献一家真正的商业银行”;同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86)175号文件批复:可以试办招商银行。就这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银行——招商银行正式诞生,开启了企业创办商业银行的改革探索历程。 零售转型奠定业绩持续向好基础 招行最新披露的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16.90亿元,同比增长17.76%,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62%;零售金融业务营业净收入616.46亿元,同比增长12.60%,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51.88%,其中,零售净利息收入375.55亿元,同比增长7.96%,占零售营业净收入的60.92%;零售非利息净收入240.91亿元,同比增长20.67%,占零售营业净收入的39.08%,占该行非利息净收入的55.03%。 上述数据反映出,经过多年发展,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增长势头持续,并继续担当推动利润较高速增长的最大“功臣”。 倚重金融科技深耕轻型化发展 事实上,招商银行的改革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央行多次降息,市场利率下行,第一次转型给招行带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在2009年戛然而止,那一年,招行营收同比下降6.98%,净利润同比下降12.9%,大幅度的利润下滑令招行一度陷入困境。“招行已经被逼上了梁山。”时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招行开启了第二次转型——轻型化转型。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接棒马蔚华,提出“轻型银行”的转型方向和“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提高资本效率、贷款风险定价、费用效率、价值客户和风控水平五大目标,加快向内涵集约发展模式转变。 201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金融科技浪潮将银行业带入全面数字化的新时代。而招商银行作为一家具有科技创新基因的股份制银行,早在2015年便提出“移动优先”的发展策略,并在2017年进一步明确将自身打造为“金融科技银行”。 近几年,招行践行的“轻型银行”战略,实际上与“金融科技银行”定位一脉相承,“金融科技银行”是“轻型银行”的深化,招行在转型上半场基本解决了“轻资产”和“轻资本”问题,但“轻管理”和“轻运营”的问题需要在下半场依靠科技去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