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室是公安机关履行日常治安管理职能最前沿的阵地和窗口。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室建设改革,对于强化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基础工作,有效提升公安机关打处服务能力作用显著。2017年克什克腾旗公安局立足基层警务建设实际,整合社会资源,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模式变革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打造“社区里的110,家门口的派出所”社区警务服务品牌升级版,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效能。
一、以社会化为导向,拓展群防群治力量。明确社区工作的职责范畴与社区民警的核心职能,对人口信息采集服务管理、违法犯罪预防、安全防范宣传教育等管理职能,依托社区调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区创建。为警务室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警民一键通,通过技防、物防使违法分子无处遁形,切实将安全防范触角延伸。
二、以信息化为目标,优化警务资源配置。对辖区警务室统一外观标识,购置桌椅,安装空调,规范设置警务公示栏、警情通报栏、警民联系箱。在警务室启用移动警务设备,实现源头信息实地采集、实时录入、及时传送,推动了警务前移。人口较多的社区实行警务责任区“一区两警”,每位社区民警配备2名专职协管员,形成完整的协作团队。在勤务模式上,对社区民警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让民警真正融入社区、融入群众。
三、以专业化为手段,更新社区管理服务。以社区民警为主体,建立全天候、网格化的巡防体系。根据社区大小、治安复杂程度,每个社区配备4—6名专职巡防员,并组建义务巡逻队,对社区街巷分时段、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社区民警定期上门向单位和居民通报辖区发案特点和手段,发放安全防范宣传,张贴防范提示单。通过与辖区群众以“警民社区汇”形式,开展良性互动,深入宣传公安工作,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四、以多元化为机制,提升服务群众质量。量化社区民警工作,强化奖惩力度,对排名前列的社区民警予以奖励,同时进行典型选树,充分发挥警务室随岗培训点的示范效用。始终把群众期盼作为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动力,把社区警务工作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社区民警和社区群众零距离接触,全面报告每月工作情况,听取建议意见,广泛收集诉求,接受群众评议,深化平安社区创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深入企业、场所等单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每月以警民座谈和恳谈会等形式通报辖区警情,宣传创新举措,让社会各界在前后对比中感受平安创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