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的一天,北京冠楠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楠接到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海淀区某工地发生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现场人员情绪不稳,希望王楠能带领律师前去提供援助。撂下电话,王楠立即联系了律所其他几名律师,火速赶到了现场。 在北京市海淀区,像王楠一样的法援律师有很多。王楠所在的冠楠律所同时也是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海淀区司法局的领导下,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服务农民工,组建起以执业律师为主的农民工法律援助专业队伍,联合各单位建立农民工讨薪联动机制,成效明显。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工地上,王楠看到了数十名情绪激动的工人。他们穿着破旧,在工地上敲敲打打,有的人手上还有伤。他们称,自从春节后来上班,就没拿到过一分钱工资,生活无以为继。 在现场,律师们分成两拨,一拨负责安抚农民工兄弟的情绪,一拨向包工头了解情况。经了解,包工头并非故意拖欠工资,而是工地项目方突然违约降价,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开支,才一拖再拖。 为了防止矛盾恶化,律师们找到了项目方,并拉上包工头一起,就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工作天数等内容展开协商。律师们磨破了嘴皮子,拿出了北京市建筑行业外墙作业人员近3年的日平均工资标准,推翻了工地的结算标准,最大程度为农民工争取了利益。第二天下午,矛盾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60名农民工当场拿到50余万元的工资。 据了解,海淀区中小企业达数万家,区域内农民工在小微企业多、服务行业多,劳动密集型特点较为显著,法律援助潜在受援人员密集。同时,区内法律服务资源丰富,有律师事务所420余家,律师达4600余人。 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说,海淀织密法律服务网,以海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为中心,各专业工作站、街镇工作站、律师事务所工作站全面实现辐射作用,构建起15分钟法律援助圈。50名热心法律援助事业、对劳动争议案件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律师团,担负起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宣传、代理追索劳动报酬仲裁、代理诉讼,并充分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强化协调联动让农民工受惠 1月8日下午,跟随海淀区法援中心负责人,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四环北路的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仲裁院接待大厅,记者看到,10余个接待窗口中,排在1号和2号是法律援助工作站窗口,专门接受农民工法律求助和咨询。 据海淀区法援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许多农民工因为权利受损找到仲裁院,仲裁院在受理和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的同时,专门设立窗口接受农民工的法律咨询。两个窗口均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快捷受理窗口,有两名法援律师值班。如果农民工遇到纠纷需要立案,律师将为其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第一时间上报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咨询窗口每天接待农民工的咨询量很大,值班律师从早到晚闲不住。 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曾受理过一起烧伤清洁工的维权案。45岁的李大姐来自山区,在海淀一家宾馆当清洁工。在一次清洁工作中,李大姐不慎将清洁剂打翻,喷洒出来的化学物品从其口鼻进入肺部,造成其肺部严重灼伤。宾馆称不担负任何责任,一贫如洗的李大姐找到了在仲裁院值班的法援律师杨绍平。 杨绍平告诉记者,李大姐第一次来的时候无法正常行走,身体受损严重。“如果不及时提供救助,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随后,杨绍平为李大姐提供了法律咨询,并将其案件快速转至海淀区法援中心。法援中心协调海淀区总工会,为李大姐发放了救助金后,并迅速指派律师代理李大姐与对方展开调解,李大姐最终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劳动仲裁院的法援工作站只是海淀区打造助力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中的一环。据介绍,近年来,海淀区司法局努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镇)服务站和社区(村)服务室三级网络全覆盖。在加强法援工作站点建设的同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海淀法院工作站的律师值班工作,让农民工能就近申请到法律援助。同时,法援中心将服务窗口前移,建立农民工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 记者了解到,海淀区司法局还积极强化各部门协调联动,与海淀区劳动监察大队、公安、工会、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健全联动机制,发挥联动效应,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引导农民工合理合法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