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农牧 生态 食药 健康

要闻

老人养生 保健饮食 减肥健身 中医 健康产业 男性健康 投诉曝光 就医指南 整形美容 营养“识”堂 要闻

焦虑抑郁的人越来越多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作者:欧阳云霜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17
摘要:以前说起精神疾病,大部分人还觉得这是很神秘、陌生的概念,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直到很多人发现家人、同事、朋友或自己有了精神问题,才意识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离我们那么近,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

以前说起“精神疾病”,大部分人还觉得这是很神秘、陌生的概念,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直到很多人发现家人、同事、朋友或自己有了精神问题,才意识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离我们那么近,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介绍,2012~2014年进行的一项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研究发现,我国12月患病率心境障碍为4.06%(其中抑郁障碍为3.59%),焦虑障碍为4.98%,高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调查结果。

黄悦勤表示,目前国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方面是老百姓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有所提升,发现问题不再憋着、忍着,懂得就医寻求帮助,以及专业人员识别能力提升,使得疾病识别率增加。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普遍改变,以前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不少都市白领起早贪黑,生物节律被打乱,对情绪、精神影响极大。另外,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负面情绪堆积难以宣泄,都促使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频发。

除了社会因素,精神疾病的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有精神心理疾病家族史的人,其易感性(患病风险)更高;消极的人格特征也与发病有关,总的来说,“孤僻内向、敏感多疑”的人更容易“染上”精神疾病;而生活中遇到的重大事件,如丧偶、离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等可能会成为发病的导火索。

尽管听起来可怕,但和很多躯体疾病一样,精神心理疾病可防可治。黄悦勤建议,有家族史的人要注意观察,积极预防,对于一些发病的早期表现,如失眠、闷闷不乐、丧失兴趣,要予以关注,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及时到正规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越早干预预后越好。自然光照对调节情绪有一定作用,不妨在早上10点前出门活动锻炼,此时阳光中的蓝光有利于调节生物节律,规律健康的生物钟有益于情绪改善。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消除病耻感很重要,不要因为自己有精神心理问题而感到“丢人”,务必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责任编辑:欧阳云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