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湖南省治超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浏阳市公路管理局在保持路面执法高压态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治超”,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全省试点工作。 2017年6月20日,浏阳市正式启动非现场执法,使用不停车称重和电子抓拍系统采集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运输信息,并于事后进行追查处理,对超限运输车辆所有人、驾驶人或者管理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非现场执法的情况如何?效果咋样?近日,记者对浏阳市公路管理局局长曾云峰进行了专访。
科学谋划,夯实治超非现场执法基础 建立信息系统。在全市边界和重要路段安装了6套具备动态称重、车辆抓拍识别、视频监控、超限车辆LED显示、自动报警和信息处理等功能的非现场执法系统,其中位于浏大公路大瑶东风界、大文公路文家市铁山界、浏东公路关口街道金口村,以及S211镇头毛塘路段的4套系统已通过省质检部门计量检测,称重误差率在5%以内,符合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获得了检定证书。 同时新建了治超非现场执法智能信息平台,实现了非现场信息集中采集、审核,并成功与长沙市治超综合智能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实现信息整合。制作了辖区内所有货运车辆信息台账,对车辆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对重点货运源头企业进出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运管、交警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与协查机制,保证了车辆及车主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健全执法流程。完善了“告知区、监测区、卸载区、拦截区”四区一体的治超现场布局,制定查处方式、处罚裁量、通知抄告、信息管理等操作规范,建立三大员层级管理制度、超限率考核机制,形成车辆动态检测数据每日采集、审核,三天内将审核通过未当场处理的违法信息告知车主的工作流程。 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向货运司机发放非现场执法宣传资料,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电视、报纸、广播、短信、服务窗口、微信平台等方式深入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组织路政执法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文书制作、采集证据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做到熟练使用、准确操作。 稳妥推进,探索治超非现场执法模式 部门联合。在上级和政府法制部门的指导下出台了《浏阳市治超非现场执法规程》,具体规范了查处、抄告、处罚裁量、信息管理等工作流程。主动与交通运管部门对接,3次违法行为吊销车辆营运证;与交警部门对接,对车辆压线、变道、遮挡车牌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与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对接,得到了市人民法院的认可,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人机配合。除正面抓拍摄像头外,在每个非现场执法检测点增加了一套侧面高清抓拍摄像头,采集货运车辆的车牌、重量、轴数、改装改型等信息,辅以治超站点人工路面查处,确保一定的查处率。对不主动进站或进站检测后逃逸的车辆实行追查打击。在路面执法现场,即便是空车,只要有案底,执法人员可当场拦截查处。 轻重结合。突出人性化执法,重点查处超限超载率在20%以上的车辆,对收到手机彩信或邮寄催告单后主动前来处理的,一般从轻处罚。对两次催告不主动接受处理的,将重点查处,从重处罚,直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消除部分违法司机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 规范执法,发挥治超非现场执法效果 加强超限监管。非现场执法系统对过往货运车辆进行全天候自动检测、号牌识别、筛录,增强了公路监控力度,实现了对超限车辆的“精确”打击,大大提高了治超工作效率。 缓解治超难题。非现场执法方式有效弥补了治超人员不足带来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超限超载车辆明显减少,超限超载程度明显减轻。 规范查处行为。非现场执法避免了传统治超执法环节中与行政相对人的接触。实行网上操作,设定了严格的执法程序,不能随意更改删除违法数据,信息采集员、信息审核员严格按规程操作,将经过初审和复审的违法车辆信息报送处罚中心,严格实行“查”、“处”分离,有效避免了“找关系”“说人情”等不正之风,最大限度的确保了阳光执法、公证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