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条断裂破碎带、最大涌水量达3.6万立方米、易发生岩爆坍塌掉块……一个个专业的形容词,准确定义着大理至瑞丽铁路太邑隧道施工的难度系数。寒来暑往的11载春秋里,先后有3000多名建设者在这里奋斗过,有的人一干就是11年,至今仍有1000多名建设者坚守一线,用期到必成的决心、用愚公移山的毅力、用对铁路建设的热情,全心打造能带领铁路沿线人民走上致富路和幸福路的“铁”字品牌。 用期到必成的决心,提高人民对“铁”字品牌的满意度。大瑞铁路作为泛亚铁路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线、广昆线共同构成云南向西的国际铁路通道。它规划建设全长约330公里,其中桥梁和隧道总长就占到线路全长的75%,恶劣险峻的地理环境让每一个重难点工程的建设难度更大、进度更加吃紧。但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困难越攻坚。从2009年首座漾濞三号隧道贯通,到2019年世界上最大的铁路拱桥—怒江特大桥主体建设完成,再到今年4月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大瑞铁路的建设在施工建设中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中的硬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让“小康通大道”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在广大铁路建设者期到必成的决心和务实苦干的行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对“铁路”这个中国品牌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在不断攀升。
用愚公移山的毅力,树牢“铁”字品牌的公信力。太邑隧道内气温较低,施工人员就穿厚重的冬衣在湿冷的环境下进行施工;隧道涌水量大,参建单位就采取优化施工配合比、多台喷浆设备同时作业;隧道进口围岩风化严重,哪怕平均每天仅能掘进0.5米,建设者们也要不断地掘进、涌突、倒退、再掘进……“通啦!”隧道贯通时的一句振奋人心的呼喊,承载有很多铁路建设工人的汗水和热泪,承载着这群人因磨砺而出彩的青春,承载了光阴流转但广大铁路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初志不移。古有“敢想敢干,自强不息”的愚公移山,今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渝”的铁路人。在历时11年的攻坚战和拉锯战中,广大铁路建设者始终秉持“科学、快速、均衡”的施工理念和“长隧短打”的作业方式,扎实兑现着“满足人民的美好出行需求”的“铁”的承诺,让中国铁路优质高效的“金字招牌”更加深入人心。 用对铁路建设的热情,增强“铁”字品牌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对大瑞铁路11年的建设与坚守,是新中国70余年铁路建设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斗缩影。运营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的万里铁道线,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高铁动车组,成就了安全畅通的国民经济“大动脉”,带给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铁路建设正将一条条铁道线在祖国的疆土上铺展延伸,正将一张张铁路网编织成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圈,正将一趟趟高铁和旅客列车开往雪域高原、开往天涯海角、开往诗和远方……随着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稳定开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铁路建设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带动运输服务行业的繁荣、带动途经城市的转型提升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铁路优质温馨的服务、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便捷惠民的改革措施,都让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多。 神州飞天创造“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中国深度”、高铁奔驰跑出“中国速度”……“中国铁路”这个“铁”字品牌已经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为助力中国制造提质转变、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创新动能。(韦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