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新闻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健康 特别推荐 游戏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时尚

要闻

要闻 科学 电商 互联网 IT数码 创新成果 E言堂 手机 智造 产品评测 通讯 家电 探索

强磁场强在科学精神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高 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15
摘要: 极强磁场,只有真正的科学家造得出。

       极强磁场,只有真正的科学家造得出。

  在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彭涛教授15年只干一件事——绕线:他穿着从头封到脚的白色防护服,戴防毒面具,两只手套浸泡在黏糊糊的树脂里,在绕线机边上凝视。机器一圈圈绕线。彭涛要确保纤维的绝对均匀。他手拿着木柄,不时按一按刚缠紧的纤维,保证平整。

  绕一个线圈耗时可以长达3个月,但彭涛说他并不觉得枯燥。“线圈就像我的孩子。我关心我加工的每一个线圈,希望它完好无损。”

  左华坤工程师从硕士期间开始钻研样品和测量,迄今8年多。他每天在显微镜下耐心雕刻和加工样品杆,两手插进生物实验室里常见的手套箱,屏住呼吸在微米尺度上调整和安装器件。正常3个多小时的活儿,用手套箱得10个小时。重复20多次,1个月完成1件是很常见的。几微米的线用导电胶水和涂料固定,不是老手,压缩空间很难极致。

  彭涛和左华坤这样的工业人才,不难走出高校拿高薪,在别的科研岗位也容易拿更多横向课题和经费,但他们没想着跳槽。彭涛说:“这份工作已经让我衣食无忧。要那么多钱做什么?研制的磁体可以实现更高的参数,满足更多的科学需求,做到世界最好,我觉得更有意思。”——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风度。

  好几位科学家表示,他们加班是很平常的。王俊峰研究员说:“国际同类机构一般半年审一次申请,处理慢。我们常年接收申请,一周内就能响应,两周后就告诉申请者是否可以实验。美国一般同时开两个科学实验站,我们开7到8个。”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几年内赶超国际一流,全靠科研人的敬业和勤奋。武汉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大科学装置,要有一群专精一技的人才来支撑。

 
责任编辑:高 博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