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农牧 生态 食药 健康

要闻

要闻 科学 电商 互联网 IT数码 创新成果 E言堂 手机 智造 产品评测 通讯 家电 探索

“双11”网购商品近8成没便宜 中消协建议完善网购价格监管制度

来源:央广网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2-02
摘要: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双11”大促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再破销售纪录。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双11”大促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再破销售纪录。但是“双11”期间买到的东西真的更便宜吗?11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指出,“双11”促销活动中,多个电商平台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10月21日到11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体验人员跟踪了16个网购平台上668款商品,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食品特产、化妆洗护、家居家纺、母婴用品、箱包配饰、家用电器以及其他日用品等9大品类。从销售模式来看,分为预售和非预售两大门类。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体验人员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

  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介绍:“预售商品价格总体相对规范,但也发现4款商品存在价格问题;今年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这个比例比去年还高。”

  调查体验发现,今年“双11”促销活动中,一些平台和商家优惠活动规则设置复杂,打折、满减、红包、优惠券、津贴等多种“优惠”方式叠加,附加各种限制条件与使用顺序,促销规则晦涩难懂,消费者很难推算出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

  皮小林说:“我们发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预售商品在预售期内,定金膨胀,导致预售价格反而比‘双11’价格更高;第二个问题是有的商家标注划线价格,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原价。商家还会标一个销售价格,形成强烈的对比,以那种超低折扣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其实是规避了虚构原价的法律约束;还有先涨价、后降价。‘双11’之前突然把价格提高很多,就是为了在‘双11’当天以折扣力度大的假象来诱导消费。”

  调查显示,天猫平台某款标称为“南极人”品牌全棉四件套,“双11”前销售价格由318元大幅提高到1288元,“双11”活动期间又将价格大幅调低到286元,打折力度看似“增大”;国美某款标称为“戴森”品牌空气净化扇10月22日价格为5099元,但在“双11”期间价格上调为5299元,价格不降反升;我买网平台某款标称为“梅花”品牌食品“双11”前价格为99元,11月11日价格调整为129元。

  为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购物市场价格环境,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完善网购价格监管制度,依法惩处价格误导行为;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精明理性消费。

  皮小林表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网络购物方式的价格法律规定,规范平台及商家的价格行为,加大价格动态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将价格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消费者要理性参与电商集中促销活动:做到理性消费,按需购买,勿贪低价;警惕价格陷阱,仔细甄别,货比三家;确需通过促销活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要仔细查看电商平台制定的促销规则,注意留存好促销规则及价格截图,做到心中有数。”记者王楷

责任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