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农牧 生态 食药 健康

科普知识

敕勒林海的“绿色”自然教育

来源:内蒙古环保厅 作者:总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6-06
摘要:在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镇讨思浩村的绿荫中,敕勒林海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周边的景色融于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盛夏的呼和浩特大青山,远看像一条蜿蜒的东西向绿色长龙。走近山下,郁郁葱葱的各种苗木、花草,勾勒出一番清静怡人风景,不少市民趁着闲暇前来游玩。在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镇讨思浩村的绿荫中,敕勒林海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周边的景色融于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林中有景  敕勒林海的别具特色
   “为了孩子,愿我们在一起做件有意义的事”的理念、“唤醒环境意识,拾回文化的传承”的各类主题活动、创建环境友好型基地的目标----呼和浩特唯一一个以环境(自然)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基地。
  “敕勒林海”是内蒙古敕勒林海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内蒙古大青山林下经济核心区的资源优势,将生态林业资源、生态旅游资源、青少年教育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相互渗透,发展生态创新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型产业,逐步使企业从传统农业转型为集青少年科普教育、学生课外实践教育、自然课堂、思想道德修养、农业休闲观光、中华传统文化传习等于一体的特色研学旅游产业基地。
  进入敕勒林海,正巧遇上一个团队的训练营开营,活泼地孩子们有序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嬉闹的声音给安静的林海带来了别样活力。逐渐深入了解,才发现敕勒林海的别样洞天,也许是因为“隐藏”的太好,很难把这样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与周边的大环境区分开来,不是特意前来,很难深入了解这里的独特。
  院里除了固定的研学、住宿场所,更多的活动场地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按照布局,教学区、观光区、按照各自布局有序分布,院子里到处是不同的苗木、花卉,各个场所独立布局,互不干扰,又各具特色。在偏东区是各个展示教学区,非遗馆、民俗馆、盆艺工坊等互动体验馆,各个馆独成一系,又共同组合,便于游客观光游览、互动参与。
  在手工园,当天团队活动的呼和浩特八一路小学3年级2个班的同学正在按照老师的布置制作手工。按照分组,各组的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制作着自己喜欢的手工,嬉闹声、老师不时地提醒声,学生们兴奋地脸上看出对这里的喜爱, “很喜欢这里,不仅风景漂亮,实践课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就看就学,感觉很好,一些东西是学校里看不着的,真希望经常能来这里”乔伟䄎小同学兴奋地告诉记者。
 
  产业新形态  敕勒林海的绿色教育
   “在经营中,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健康、低碳环保、农游一体”的基本原则,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核心,根据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打造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集生态、环保、研学、教育、休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缔造‘一、二、三’产业相宜融合的旅游新业态,并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研学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四季旅游的知名景区。目前,教育研学已经得到很多学校的认可,所以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互动,确实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敕勒林海项目负责人张潇介绍说。
  在敕勒林海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色,除农耕文化体验区,儿童户外活动区,慢时光多肉花园,非遗馆、民俗馆、纸艺园、盆艺工坊等互动体验馆,目前已建成并不断完善花卉、热带植物观赏区,大青山原生植物标本馆,林下经济示范观光区,北方特色苗木展示区等等,不同区域各具特色,游玩教学互相补充。在推广传统旅游业态的同时,敕勒林海重点开发研学旅游项目,将剪纸、面塑、蒙古象棋、围鹿棋等内蒙古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等项目纳入研学旅游的内容,让参与者在文化旅游中感知并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记者在慢时光多肉植物观赏培育区内看到,形状各异、品种繁多、株形紧凑的多肉植物达500余种,包括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也达到400余种。在这里不仅能领略不同物种,更多的细节处,都融入环保文化的理念,物种丰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大青山原生植物标本馆里,展示的是大青山常见和已经消失的物种,也正是通过不同时期的植物标本,唤醒参观者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把绿色生态文明植入人心,这离不开教育,尤其是从孩子们抓起。
 
  游玩学并重 敕勒林海饱含环保理念
  敕勒林海以景为重,又从开展的教育活动上赋予新的意义。从开展的自然课堂、思想道德修养、国学礼仪、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环境保护、科普等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都在围绕以“唤醒环境的意识,拾回文化的传承”为主题,以创建环境友好型基地为目标。
  目前,敕勒林海成为新城区教育局命名的新城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内蒙古自治区星创天地”、新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 2017年,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此设立了“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  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库)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组委会设立“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传习基地”,敕勒林海在展示自身魅力的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学生,正如我们的口号‘为了孩子,愿我们在一起做件有意义的事’,在这里让孩子自己去看、学、做,通过动手实践去加深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把‘绿色’理念传递给孩子和陪同的家长们,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张潇介绍说。正如张潇所说,无论展示区、互动区还是住宿区,随处可见废物利用制作的装饰工艺品,这些原材料都是来自于院子里的各种花草树木,甚至是落叶,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另类的教学用品和手工原材料,重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沿着主干道转了一圈,在目前已经开设的活动区域,敕勒林海还在逐步建设中,绿色农场种植区、花卉区、园林采摘区等区域还在完善。固定活动场所的热闹,休闲区的安静,园林、绿植、花卉、可谓处处见绿,处处有景,置身此处,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陪伴。
  作为研学教育基地,敕勒林海目前已小有名气,随着各项设施的逐步完善,这里必将成为市民青睐的旅游观光区域。尤其是敕勒林海门票、场馆参观全部免费,无形中会吸引更多家庭闲暇之余前来游玩。据统计,仅2017年,敕勒林海就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团队及课外综合实践团队约200次,人数约30000人次,对加速和推进地方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杨爱群 李俊伟)

责任编辑:总编辑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