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20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李杰翔。 李杰翔说,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内蒙古是幸运的,作为内蒙古人是幸福的,全区各界人民代表能够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内蒙古发展的新变化新进步,聆听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让2500万草原儿女深感荣幸温暖,备受激励鼓舞,通辽大地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学思践悟,真知笃信,建设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美好精神家园。贯通领会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四个着力”到“三个扎实”,再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亲手为我们擘画发展蓝图、定制行动纲领,既指出了内蒙古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又明确了内蒙古的职责使命,既具有深刻的生态意义,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理论之源、实践之基、行动之要。我们将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考量,树牢绿色草原意识,倍加珍惜优美生态环境这一宝贵财富,牢记战略定位,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艰巨的努力,保护好草原这一内蒙古少数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转化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生动实践;深情感悟总书记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真切关爱,凝聚团结奋斗力量,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大好局面,以建设“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精心做好民族工作,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边疆稳定常筑长固;深切感受总书记对全区各族群众的牵挂惦念,秉持真挚为民情怀,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始终保持“过紧日子”的清廉勤俭本色,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守绿稳绿,增绿强绿,为建设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出通辽贡献。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财富,也是通辽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追求。落实总书记“保护和建设好这片大草原”“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等重要要求,厚植底色、逐绿前行,是我们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对于通辽来说,要重点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守绿,就是要保护好西辽河流域系统生态。西辽河是通辽的母亲河,孕育了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守护着科尔沁草原、辽河平原的肉库粮仓和城镇乡村,是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我们将以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实施引绰济辽、LXB供水、河库补源、湿地功能恢复等重点工程,推进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恢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植被原貌,进一步涵养科尔沁草原丰美水草。二是稳绿,就是要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彻底解决区域产能集聚造成的环境隐患,保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85%以上。深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广“四控”农业,全面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组建绿色发展基金,确保2020年全市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三是增绿,就是要实施以“四个千万亩”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的思路,确保到2020年,建成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实现年节约地下水10亿立方米;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项目,落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按照舍饲半舍饲、禁牧不禁养要求,保护恢复1000万亩科尔沁草原生态,建设1000万亩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统筹推进防沙、治沙、用沙、护沙,系统治理1000万亩科尔沁沙地。四是强绿,就是要以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提供坚实保障。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指标体系、项目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禁止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违法开垦草原,严厉打击一切破坏草原和非法占用草原的行为,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面积不减少、生态边界不突破。 保持定力,知行合一,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落实总书记转方式“五个结合、五个融入”和“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努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在空间布局上,严守三区三线。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和底线保障,遵循生态系统机理和内在的基本规律,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北部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中部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南部建设集保护利用于一体的沙漠公园。在产业发展上,贯穿绿色理念。以“九链五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促进各环节绿色循环对接,坚决淘汰落后低端过剩产能,坚决不上污染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品结构绿色终端,有效破解“四多四少”问题。依托生态资源文化优势,培育壮大现代蒙医药、沙产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绿色矿山开发、民族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把生态价值转变成“金山银山”。实施公用品牌创建工程,巩固提升“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地标产品影响力,打造产值超千亿的绿色农畜龙头产业和千亿元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擦亮“生态通辽”“绿色通辽”“品质通辽”名片。在能源利用上,突出清洁高效。紧紧抓住自治区规划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统筹节能、储能、用能,扎实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局域智能电网,着力打造蒙东能源负荷中心、清洁能源输出中心、电力交易中心,切实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