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农牧 生态 食药 健康

内蒙古

时政报道 高层动态 政务信息 内蒙古 国际 国内 人事任免 发布解读 军事 专题 观察家 民族宗教 要闻

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编辑1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要: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生机勃发的沃野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2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播种机播下粒粒饱满的小麦籽种。春播第一耧标志着全区春播生产从西向东拉开序幕,北疆大地迎来新一年的春耕,广袤田野孕育新的丰收希望。 春潮涌动,

  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生机勃发的沃野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2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播种机播下粒粒饱满的小麦籽种。“春播第一耧”标志着全区春播生产从西向东拉开序幕,北疆大地迎来新一年的春耕,广袤田野孕育新的丰收希望。

  春潮涌动,风光正好,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内蒙古,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释放出农牧业发展新活力。

  提单产、促增收,提质增量背后有“粮策”

  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茬大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让包头市九原区源盛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军尝到了甜头。

  “去年,我们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种了3000多亩地,主要是采用4+4带型的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通过有效改装机具、合理选配品种、全面优化带型模式、科学密植管理等方式,合作社的复合种植获得了高产。”金军激动地说。

  去年秋收之际,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合作社的24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地块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玉米平均亩产802.44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28.8公斤,被遴选为高产典型,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大豆高产竞赛并获得带状复合种植“金豆王”第10名。

  不只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单产成绩令人欣喜。去年,内蒙古积极开展高产示范,分作物设立推广和科研“双首席”,全程跟进、全覆盖培训,推动建设65个旗县的130个万亩、690个千亩、240个百亩示范区,示范总面积达到203万亩,示范区创造了东北万亩玉米、北方百亩油菜、内蒙古旱地大豆、内蒙古水稻单产新纪录。

  亩均论英雄,刷新单产纪录背后,是一系列新“粮策”的有效实施。内蒙古将稳面积、提单产、提产能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藏粮于技”战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度和深度,为内蒙古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禾示种,让选种更精准。去年,内蒙古建设60个看禾选种平台,优选出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14种主要粮油作物177个良种。目前,全区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其中马铃薯、大豆和玉米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带动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新技术、新装备加速应用在农牧业生产领域,大国“粮策”更加精准、更富“含金量”,内蒙古全面落实播种面积任务,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强化科技和技术装备支撑,让“中国碗”里的“塞外粮”越来越多,让农牧民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2022年,内蒙古粮食产量达到780亿斤,牛奶产量达到734万吨,肉类产量达到27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补链条、聚集群,大食物观里“长”出产业链

  “牛”日子,靠的是牛。

  从2008年开始,养牛多年的通辽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召根嘎查牧民白永海将牛群“赶进”牛圈,养殖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到2015年,白永海的家庭牧场牛存栏已经达到100多头。

  那时,头脑灵活的白永海没有“埋头养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活牛超市”,变身经纪人一边养牛一边卖牛,生意越做越火。

  “我家的牛都是改良4代以上的西门塔尔牛,客商多的时候,一天出售100来头不成问题。”现在,白永海每年有200多万元进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一切围绕牛产业,一切服务牛产业,目前,通辽市肉牛的种质资源、品种改良、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均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2017年,通辽市被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

  养牛先种草,好草养好牛,优质饲料登上“C位”,牛产业越来越牛。

  历经秋霜冬寒,“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在春天返青,又经历几个月的生长,就会迎来丰收。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优质牧草,单产高、蛋白质含量高,对于牛羊等牲畜适口性好、上膘快,除了自种自收、喂养方便的优势外,其营养价值也比一般牧草更高,能够节省购买精饲料的成本。

  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这个牛存栏达到3.4万头的苏木,同时种植优质牧草面积达47100亩,预计年优质牧草产量5亿斤左右,是通辽市“农牧互促、种养一体”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一棵草、一头牛,清晰地演绎了引草入田、以草换肉的发展思路。内蒙古全力打造肉羊、肉牛、马铃薯、羊绒、饲草等重点产业链。新创建内蒙古西部绒山羊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扎兰屯大豆、科右中旗肉牛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4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补链条、聚集群,大食物观里“长”出产业链。全区各地扎紧“米袋子”的同时,牢牢端稳“肉盘子”、守好“奶罐子”、拎稳“菜篮子”。

  叫得响、立得住,“内蒙古味道”香飘万里

  爱上内蒙古,从爱上“内蒙古味道”开始。

  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敖汉小米、乌海葡萄、河套向日葵、阿尔巴斯绒山羊、达茂草原羊……这些区域公用品牌成就了餐桌上令人难忘的“内蒙古味道”。

  “真正使内蒙古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质量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让‘蒙’字标成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的代名词,把‘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2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新闻发布会“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专场发布会上,有关厅局负责人如是说。

  树起一个品牌,激活一片市场。从有“身份”到有“身价”,品牌建设的背后是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有力提升。

  2月19日,“蒙商丝路行”阿联酋、沙特海外经贸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内蒙古51家外贸企业带着“内蒙古味道”赴阿联酋、沙特觅商机。

  此次“出海”的51家外贸企业,从全区200余家报名企业中精选而出,产品涉及葵花籽、生熟牛羊肉、番茄酱等11类,基本涵盖内蒙古食品类出口商品,让更多绿色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国门。

  品质提升、品牌引领,有力推动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大做强农牧业品牌,让“内蒙古味道”香飘万里。

  数字说话。内蒙古累计创建10个国家级、32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491个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走绿色路、打优质牌,让更多“蒙”字标品牌叫得响、立得住。内蒙古以区域品牌建设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蒙”字标认证为牵引,全力打造“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努力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

责任编辑: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