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省管企业和省地共管高校‘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三重一大’流于形式;党的基层组织不健全,‘有党员无组织’现象突出,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2018年5月,贵州省委召开全省国企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会,分别成立省委国企、高校党建领导工作小组,并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国有企业、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两个意见。这些动作的缘由,正是十二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发现国企和高校领域党建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而在此前的2月9日,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第一轮巡视情况,分领域召开了省管企业和省地共管高校集中反馈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全省高校和省管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会议点问题见人见事,谈不足直截了当、毫不客气。 集中反馈后,震慑效应很快显现。省国资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自觉履行主管责任,对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规定时限、明确标准,其他未被巡视的高校和国有企业纷纷开展自查自纠,立即在全省高校和国企领域形成了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的浓厚氛围,一些典型问题迅速得到整改。 和这些相伴随的,是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耿黔生,原副总经理马兆平,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原院长韦磐石、原副院长龙渊,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汤会琳等多名国企和高校系统领导干部被纪委监委立案查处,倒在巡视利剑之下。 巡视作用强不强,关键看整改。巡视发现问题不整改,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为压实巡视整改责任,贵州紧扣中央新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提高巡视反馈意见的精准性和权威性,所有巡视反馈意见都经过同级党委书记专题会议、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再由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分赴被巡视单位面对面反馈,代表同级党委提出要求。 ——建立巡视意见集中反馈机制,在单独反馈基础上,召集与被巡视党组织性质相近的地方、部门或单位集中反馈,扩大警示教育面,既让被点名的单位脸红心跳,又对未巡党组织打“预防针”,督促其主动将自己摆进来,举一反三提前开展自查自纠。 ——每轮巡视后,都针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建议,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深化改革,形成“长久立”的体制机制。 ——建立巡视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向政府分管领导、被巡视党组织上级主管部门、被巡视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分别通报,在党内公开、向社会公开的“三通报两公开”制度,全面传导整改责任,全方位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 ——建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巡视整改汇报机制,强化巡视整改成效评估。2018年初,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听取十一届省委第十轮巡视单位整改汇报时,点名道姓批评了5个整改不力的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并限时整改交账,取得“问责一个、警醒一片”效果。此外,经常性采取发函督办、现场督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巡视后群众仍然反映强烈的单位进行“追踪监督”,责成“再整改”。 ——建立巡视机构与纪委监委、组织、审计等单位的协作机制,通过分批和集中交办问题线索,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办理原则进行“台账”管理,推动“边巡边移边查边改”。同时明确把巡视整改列入纪委监委、组织部门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以纪律监督促整改落实。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祺,敷衍整改、虚假整改,一边说改一边在犯,被纪委监委果断立案查处。 “贵州将持续发力,压实政治责任,用足巡视成果,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解决管党治党存在的问题,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贵州省委巡视办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