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2月11日到12日,乌俄法德四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彻夜谈判,最终就解决乌克兰危机达成共识,促成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欧安组织、俄罗斯)与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签署了新明斯克协议。 新明斯克协议一度被寄予厚望,但三年来,这一协议只停留在纸面,协议规定的第一步“双方全面停火、从冲突地区后撤重武器”都未实现。当前,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不断,人们依然看不到解决危机的曙光。 执行协议的低意愿 新明斯克协议难以执行,最直接原因是各方立场相去甚远,而且不愿意妥协。 乌克兰政府坚持两步走方案,即首先恢复对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才可进行地方选举,继而进行宪法改革等。乌政府因此责怪东部民间武装不执行停火导致新明斯克协议难以继续执行,并拒绝与之对话。 俄方对此坚决反对,俄方认为,应当按照新明斯克协议的规定,首先应着眼于推进乌东部地方选举,并通过大赦法案,中央政府应与乌东部地方政府实现直接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法德两国及欧安组织则多次强调,冲突双方应彻底停火,开启政治对话,并指责俄罗斯未能促成乌东部地区武装执行协议。欧盟也因此多次延期对俄经济制裁,但俄方坚称本国仅发挥调解作用,并非协议执行方。 围绕新明斯克协议,各方立场分歧只是表象,背后是各自不同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总的来说,俄罗斯希望维持现状,把乌东地区当成“缓冲区”,以延缓乃至阻止乌克兰加入西方阵营;乌克兰政府希望借乌东问题,争取国内外支持,强化倒向西方的战略选择;法德虽然希望看到乌克兰危机早日解决,但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各方战略利益分歧,最终导致对于执行新明斯克协议缺乏意愿和行动。 远俄近欧的新现实 三年来,乌俄之间对立加剧,也是协议难以落实的一大原因。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日前通过法案,将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区定性为“临时被占领土”,将俄罗斯称为“侵略者”,并赋予乌总统在“临时被占领土”动用武装力量对抗“侵略”的权力。 俄罗斯国际关系委员会专家亚历山大·古辛认为,这一法案与新明斯克协议精神相背离,显示乌政府希望对新明斯克协议做出修正。考虑到2019年乌克兰即将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反俄仍将是选战的主要内容,因此当前的执政联盟也并不急于推动落实新明斯克协议。 乌俄对立加剧背后,是三年来乌克兰在去俄罗斯化和拥抱欧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欧盟对乌克兰实施免签制度、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 西方国家对于乌克兰也“展开双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和美国多次对乌经济“输血”,尽管未达到承诺的额度,但也帮助乌克兰走出经济衰退。2016年底乌克兰国内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2017年也保持增长势头。 乌克兰政治管理和分析研究所所长鲁斯兰·波尔特尼科表示,随着各资助项目相继到期,乌克兰在未来三年需归还280亿美元外债,仍需西方国家的帮助。但他认为,西方国家可能继续资助乌克兰,但目的仅为维持其运转,同时避免大规模投资,因此乌克兰寄望西方国家谋求本国经济发展是不现实的。 解决危机的“新路径”? 当前,新明斯克协议表面上仍是被各方接受的、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基础。但新的变化正在发生。自法德两国主导的诺曼底模式陷入僵局后,俄美两国的特使苏尔科夫—沃尔科会晤模式逐渐被各方寄予厚望。 目前,俄美双方会晤已举行四轮,重点讨论在顿巴斯冲突地区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一事。去年9月,俄总统普京提议,在乌政府军与民间武装控制区的分界线区域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以保护欧安组织在当地的观察团。但乌政府强烈反对,认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应具有更高权限,应该部署在整个冲突地区,包括俄乌边境,而且俄方不可参与维和行动。 多方分析认为,俄美双方如果能就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问题达成一致,将对全面停火、进而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打开一扇大门。 但俄罗斯政治分析中心专家切斯纳科夫认为,俄美双方立场差距仍然过大,今年俄美双方还将就乌克兰问题展开多次会晤,谈判主要作用仅限于协调立场、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 乌克兰冲突久拖不决,不仅涉及乌俄双方,更折射出俄罗斯和西方长期博弈的战略背景。从实际效果来看,新明斯克协议成了摆设,但乌克兰冲突最终还要对话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明斯克协议仍不失为一个各方可以据此讨价还价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