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化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农牧 生态 食药 健康

光荣榜

政策法规 环境监察 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 绿色企业 气候变化 光荣榜 绿色生活 曝光台 生态印象 自然生态

宜宾:森林抱城 美丽宜宾

来源:生态中国网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16
摘要:金沙江、岷江从远古雪山而来,在四川南部宜宾市汇聚成长江。 宜宾,踞长江之首,是长江经济带的源头,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然山水的垂青带给宜宾长江首城的荣誉,茂密的森林植被,众多的河流湿地,通江达海的壮美山川,让宜宾的美浑然天成。西南半壁古戎州中

 金沙江、岷江从远古雪山而来,在四川南部宜宾市汇聚成长江。

 

        宜宾,踞长江之首,是长江经济带的源头,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然山水的垂青带给宜宾“长江首城”的荣誉,茂密的森林植被,众多的河流湿地,通江达海的壮美山川,让宜宾的美浑然天成。“西南半壁古戎州”“中国魅力城市”“中国酒都”……一长串城市名片记录着这座城市2000多年的辉煌历史。

 

        当历史的脚步踏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国家对绿色有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嘱托振聋发聩,“长江首城”的责任鞭策着宜宾与时俱进、奋发向前。

 

        宜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切入点,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绿色深植于大江、镌刻于大城、写意于大地,用绿色新宜宾日益彰显的生机和活力去回答“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命题。

 

        2014年4月,宜宾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

 

        宜宾“创森”,源于积蓄多年的生态底气。

 

        近10年来,宜宾市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退耕还林和生态脆弱区治理、城乡森林绿化一体化、特色效益经济林建设,基本形成了贯通城乡的森林生态体系。

 

        “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每一块金灿灿的牌子都镌刻着宜宾对绿色的忠诚与爱恋。

 

        宜宾“创森”,源于对绿色发展的深刻认识。

 

        绿色是生机,绿色是希望,绿色是未来。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要将绿色镌刻到城市形象里,将绿色融入城市肌体中,为城市发展注入永不衰竭的生机活力。

 

        2014年,宜宾市携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按照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宜宾的大生态定位,编制了《宜宾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获得评审专家组一致好评。

 

        《规划》秉持“绿色立市”“环境兴市”“生态强市”“森林活市”理念,按照“绿韵酒都,山水宜宾”的形象定位,结合宜宾市土地立体条件、林业产业布局和气候四季特点,勾勒出“一心、二环、三区 四网、五海、百镇、千村、多园”为支撑的城乡绿色骨架,充分彰显宜宾市“江、山、城、田”相依相融的生态网络特色。

 

        今年8月,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在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上说,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宾,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贯彻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绿色发展融入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大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永续发展为取向,以绿色产业为支撑,以严守生态环保红线为底线,以培育绿色文化为追求,以安全、健康、和谐、美丽、幸福为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发达绿色经济、优美城乡环境、宜人生态人居、繁荣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市。

 

       大举措

 

      “五大工程”精准铺开创森行动

 

        长江公园、大地坡公园、宋家坡公园相继建成;城北将军街、江北红丰路、南岸高峰路绿荫渐浓;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一天一个样,旧貌换新颜。

 

        从点到线到面,宜宾逐级迎来突破,秀美的山水承载悠久的川南文化,“长江首城”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绽放前所未有的活力。

 

        人们驻足江岸绿道,欣赏火红落日的壮美,感叹城市生态环境质的飞跃。市民黄先生自豪地说:“此身有幸戎城住,生态优美乐逍遥。”

 

        宜宾“创森”以来,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山水宜宾;彰显特色生态文化,建设绿色人文宜宾。

 

        宜宾以《规划》为指引,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种苗基地“五大工程”,精准确立造林绿化的区域重点,在全市迅速全面铺开创森行动。

 

        城市森林工程。

 

        以翠屏区、临港开发区、南溪区和宜宾县县城的200万人、2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为重点,其余县城为补充,构建城市特色“森林公园”“森林城镇”“森林文化村”等,特别是中心城区围绕三江三脉,四山多园,打造“曼妙山水城”,形成江山城景相融、相依、相间,共绘跌宕起伏百里画卷。

 

        在城市森林绿化中,以常绿与落叶植物并重,生态林与经济林并用,高大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充分彰显长江文化等特色,构建立体化、差异化、花园化、多样化绿色空间,增强城市森林的艺术性、文化性、体验性,大幅提升森林绿化的独特魅力品位,积极配建“四批”城市森林网工程。

 

        城市生态林网。广泛发动群众造绿、护绿,在七星山、白塔山、观斗山等城市周边山体上多种彩叶树,并把翠屏山、七星山、催科山联合打造成翠屏国家级森林公园。

 

        滨江森林水网。以环长江旅游森林景观带建设为龙头,展示长江生态文化,建设体验带;加强旧城滨江生态森林带、三江口滨江生态森林带、旧州滨江生态森林带、天柏滨江生态森林带、金沙江北岸滨江游憩生态森林带的建设。

 

        城市公园森林休闲网。加快旧州塔公园、大地坡公园、白沙湖带状公园、岷江新区城市公园、宜宾县黄江林特色森林风情休闲度假区、南溪川南休闲谷等公园森林绿地建设。

 

        城市道路森林路网。以城市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建设为绿化亮点,加快旧城南北两线道路景观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宗场立交桥至宜宾新机场连接线景观大道、宜宾大道、长江桥头等景观大道和重要节点的建设,营造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道路森林特色绿化。

 

        农村森林工程。

 

        按照“一个主体取向,三个文明大提升”的工作目标,全市加强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退耕还林和生态脆弱区治理、城乡绿化一体化、特色经济林等四大工程建设。

 

        实施六大产业化经营,着力建设现代竹产业、木质工业原料林、特色效益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珍稀乡土树种及优质高档苗木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等六大产业基地。着力培育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借力城市园林发展,努力打造景观园林苗木及珍稀苗木基地,构建城市森林发展新态势。新建生态林1.5万公顷,茶叶、蚕桑、水(干)果等特色经济林基地1.5万公顷,建成现代林竹基地6.7万公顷以上,全力推进农民新村绿化和庭院绿化。

 

        整合森林资源,拓展森林文化。把蜀南竹海与江安仁和百竹海联合打造为240平方公里的中国西部大竹海,并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举办各类生态旅游文化节,让全民共享生态成果;拓展森林文化,在做强做大以茶、竹为主体的产业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以中心村建设为平台,让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林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丰富森林文化内涵。

 

        通道森林工程。

 

        宜宾围绕“一绕九射”12条高速公路骨干交通网络建成公路绿化林带700公里,以内昆铁路、成贵高铁和绵隧内宜城际铁路等骨干网络建成铁路通道绿化林带150公里以上。做到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营建20米-50米的通道林带,立交桥周围营建不少于40米的防护林带,根据地形对国道、省道、(县、乡)道和旅游公路分别按5米-20米栽植行道树或建设绿化带。目前,新造防护林0.7万公顷,经济林0.3万公顷,可视范围内的绿化率达到98%以上。

 

        水系森林工程。

 

        全市以“三江”和向家坝库区为龙头,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2条河和中型水库为重点,45条小河和小一型水库等为补充,在江、河、渠、库、堰两侧或四周以营建护岸林、护坡林、水源涵养林为主,兼顾经果林建设,形成水系森林水网。

 

        重点建设翠屏区、临港开发区、南溪区、长宁县和江安县境内的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同时,结合全市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以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为切入点,力争把向家坝库区、江安县元田建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依托菜坝沿岷江河滩地、大溪口、七星湖等河滩水域资源建成省级湿地公园。目前,新造林0.6万公顷,水系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以上。

 

        种苗基地工程。

 

        宜宾以国有林场、专业苗圃为基础,每个县(区)建设1个高标准的现代示范苗圃及一定数量的行业绿化苗圃,力争全市苗木年生产能力达到1.5亿株。同时,积极引进组织培育、定向培育技术,大力推广使用良种,争取享受林木良种补贴政策。

 

        半城树木半城楼,满眼春色满眼绿。

 

        两年时间,一道道波动的绿色,像一抹抹靓丽的油彩,浸染着山川、城乡。错落有致的生态园林景观、绿树环绕的街道巷尾、一座座破土而出的城市公园,伴着春花、夏荫、秋实、冬绿,绽放在市民眼前。城乡居民享有的生态福祉日益增加,对城市的认同度不断提高。

 

        “绿树红花越来越多,小区越来越美,经常能看到小鸟在草地觅食,这样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家住南岸西区50多岁的邹阿姨如是说。

 

        “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去长江公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大自然的美,享受绿色韵味。”市民王先生说。 

 

        大产业

 

       “两翼齐飞”实现林业转型升级

 

        “创森”,是经济命题的解码,也是民生命题的答案。

 

        两年时间,宜宾在经济社会转型探索、城乡发展人居和谐、区域协同整体推进、产业经济反哺生态等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注重经济林与生态林、常绿林与落叶林、复层林与混交林、观赏林与康养林“四个结合”,实现了宜宾民生林业与生态林业两翼齐飞的荣光。

 

        ——造林绿化混交复层化。由营造单一树种的纯林转变为营造多树种的复层混交林,实行乔、灌、草立体搭配,大苗、中苗、小苗齐栽,长期、中期、近期效益兼顾,实现林地生态功能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全市已建成翠屏区明威乡 “沉香木(油樟、油茶、红枫)+茶叶”、南溪区马家乡“马尾松(杉木)+红豆杉”、长宁县“竹+桢楠”基地。

 

        ——造林绿化美丽景区化。在造林绿化时,合理搭配花卉、果木等,造下一片林,绿化一片地,形成一片景,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翠屏区金坪镇金兰花谷,珙县、高县的茶花海等就是典型代表。

 

        ——造林绿化园区产业化。集混交复层模式、森林景观模式于一体,注重造林绿化的规模化,集中连片、规模打造造林绿化示范区。翠屏区明(威)金(坪)现代林茶产业、南溪区马家乡云南红豆杉康养产业等10个“造林绿化”园区正在建设中。

 

        以上3种造林绿化模式因能实现万亩林亿元钱产值,被称为“万亩林亿元钱”模式。模式的推广应用,极大地调动了林农、新型经营主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了造林绿化的开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20个,面积30余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

 

        “万亩林亿元钱”作为宜宾首创的高效林业模式,从2014年起便被每年写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全省乃至全国造林绿化提供了可圈可点的经验。

 

        此外,全市通过大力培育优质笋竹两用林产业、珍贵木材加工产业、特色林油产业、优质苗木花卉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产业,科学构建绿色宜宾的林业产业支撑体系,促进林农就业增收和农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在造林绿化实践中,宜宾提出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机制、新模式”五新理念,以此为抓手,促进传统林业向高效现代林业转型。两年多来,全市累计投入“创森”经费62.6亿元,完成造林81.4万亩,增加林木蓄积量52万立方米,新发展桑园4万亩、茶园18.3万亩;新增城市绿地877公顷,新增城市公园10个;绿化国省干道340公里和农村公路2938公里;做大做强了以卉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林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文石海林药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苗圃基地,向全市乃至川南片区提供优质的油樟、油茶、紫薇、银杏等苗木。

 

        2015年末,全市森林面积达799.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2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4.08%,林业总产值达165.1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收入1503元,国土绿化率达66.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6平方米,2015年获得四川省森林城市称号。

        “创森”,为宜宾积蓄起相当的绿色实力,开启了万里长江第一城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大动力

 

      “五大机制”助推创森工作发展

 

        宜宾人以灵活、务实、创新的精神,尝试和创立了多种新机制,破解了新时期造林绿化“钱从何来、谁来造、谁来管”的难题,成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强力“助推器”。

 

        ——政府引导推动型机制。宜宾市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每年投入一千万以奖代补,主要用于各类林业产业基地的造林,同时对部分园林绿化项目采取BOT、PPP等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

 

        ——经营主体带动型机制。新型经营主体按市场化机制,通过租赁、流转、合资、合作入股分红、联合造林返租倒包等方式,整体推进,连片打包,既推进了乡村造林产业化,又推进了造林绿化的园区化、景区化,形成宜宾造林绿化的主体取向。

 

        ——配套整合推进型机制即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机制。按造林绿化+(路+水+土)的“1+3”模式,通过业主为主体整体推进造林绿化园区化建设,逐步形成乡村造林绿化景点化、景区化。

 

        ——金融支林助推型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33个市(区、县)级森林资源评估、林权交易和森林资源收储等作用,全市累计流转林地面积101.54万亩、流转金额5.86亿元,并抢抓全省首个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贷款试点市机遇,主动协调金融部门延长贷款期限,优化贷款程序、简化贷款手续,新增林权抵押贷款3.87亿元,累计贷款9.71亿元用于造林绿化,形成了财政资金、金融资金、民间资金等多元投资发展现代林业,助推绿色宜宾建设。

 

        ——项目推动促进型机制。在全省下达的若干造林项目中,宜宾推行造林绿化“工程化”管理机制,严格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按合格兑现的工程管理程序,以高标准要求落实,全面推进创新造林成效。

 

        目标锁定,“创森”仍在路上。

 

        宜宾市林业局局长、创森办主任余江说,全市将紧扣“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新要求,突出“创森林城市、建美丽宜宾”工作主题,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市”这一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两个重点,推动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数量林业向效益林业、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3个转变,实施“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五新”科技示范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名优特新品牌建设四大工程,努力实现“生态增效、林农增收、城镇宜居、乡村美丽、绿色幸福”五个目的的工作思路,展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园更静的绿色宜宾新形象。

责任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