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HFCs(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国,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而在汽车空调领域减排HFC-134a(1,1,1,2-四氟乙烷)将是首要任务之一。12月25日,北京大学发布《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明确了我国汽车空调行业制冷剂的减排潜力和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为我国尽早开展HFCs控制提供了决策支持。 HFCs是目前唯一一类世界各国都设定了减排时间表的温室气体。2006年,欧盟公布《含氟温室气体法案》开始管控HFCs;2013年6月;中美两国达成关于控制HFCs的减排协议;2016年;全球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形成了减排HFCs的《基加利修正案》,全球实质性HFCs减排行动已经开始。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实施目标,全球可以避免0.3℃~0.5℃的升温,这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在承担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的最新进展,编制了《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绿皮书》主编胡建信说,在《基加利修正案》的要求下,80%以上HFCs的应用将被逐步替代,而汽车空调采用的HFC-134a,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高达1430(CO2的GWP为1),将是最早被替代的此类温室气体之一。这是基于技术、成本和减排效益综合评估的结果,也是目前欧美日等国已做出的选择。 我国汽车空调行业是保护臭氧层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汽车空调行业通过淘汰CFCs制冷剂,已累计减排10亿吨CO2当量温 室气体。据测算,如果自2021年起限制新型汽车采用HFC-134a制冷剂,并从2024年全面停止新生产汽车采用HFC-134a制冷剂,到2050年我国可以避免超过18亿吨CO2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即使按照《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的时间表(最低要求),我国也可以避免超过10亿吨CO2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替代HFC-134a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的行动已经在全球开启,我国也具备了替代和减排汽车空调制冷剂HFC-134a的能力。我国是最早生产HFC-134a替代品HFO-1234yf的国家之一,其生产能力可以满足替代市场的需求。虽然减排初期HFO-1234yf相对成本较高,但相比其他行业减排单位温室气体的成本仍然具有优势。伴随着替代品的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步,减排成本将逐步降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6年的研究报告《中国汽车空调行业高GWP值的ODS替代品(HFCs)行业管控战略研究》,我国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消费量在2016年超过3万吨(其中新车灌注近两万吨,维修再灌注约1万吨),这一消费量折合GWP值已经超过4000万吨CO2当量。胡建信说,我国企业已经有条件开展替代HFC-134a的行动,也正在加大研究开发其他替代品的力度,有望在HFC-134a替代品开发和替代品应用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未来我国可以通过采取限制新车型进而限制全部新车采用高GWP值制冷剂(HFC-134a)的阶段化措施,同时限制HFC-134a的生产和市场供应,以减少汽车空调行业的HFC-134a排放。而进一步开展HFC-134a制冷剂的回收再利用也具有广阔的减排空间,并且可以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