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库,静谧如常。 “109项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日前,记者了解到,丹江口水库最新一期水质全因子监测结果显示:水质持续向好。 河南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2014年,一渠清水从这里出发,直奔京津。然而,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县,淅川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却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能不能找到一条既保护生态又不耽误经济发展的路子?淅川的答案渐渐清晰。“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淘汰落后产业,转型绿色发展,讲述了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保水质、保生态,为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抛出抓钩,探入水下,顺势捞起枯枝烂叶,“走你——”,在水库渠首段,尚世杰等护水队员正在仔细巡查。 这支由“80后”组成的护水队共有42人,主要是大学生和退伍军人。“早上7点半就开始忙,天黑才能休息,天天如此。”尚世杰已经习以为常,“虽然护水工作单调乏味,但必须得有人做。”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淅川组建了2000人的专业护水队,建立了网格化的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实行常态化护水。 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共移民搬迁16.5万人,先后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5万余网箱,关停拆除禁养区400余家养殖场。淅川县还投资5亿多元在15个库区乡镇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在农村推进户用沼气,建设沼气池4.1万座,每年将200万吨的人畜粪便转化为有机肥。 构筑生态防护屏障,淅川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据统计,2017年10月以来,已经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9万亩。目前,淅川全县库周生态隔离带总面积达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45.3%,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53.2%,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 不能用农药化肥,土里照样生金 九重镇张河村曾是有名的辣椒村。“每年到7、8月份,上百家云贵川的企业都来张河村收辣椒。”回忆起当年场景,张河村村支书张家祥一脸骄傲。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落地后,张河村却为辣椒“犯了愁”。“县里说我们是核心水源地保护区,害怕种辣椒施农药化肥让水里氮磷超标。”张家祥说。 辣椒不能种,种什么?张家祥带着村民考察了好几个项目。2013年年底,他选中了软籽石榴项目,“虽然软籽石榴第四年才进入盛果期,但种的树能保持水土,开的花能观赏,结的果能卖钱,关键不用施化肥农药,既是环保产业,还是增收产业,种着放心。” 经过考察,淅川引入一家企业,负责软籽石榴的种植和销售。6000亩地相继流转出去,每亩地流转费800元,给张河村村民吃了定心丸。部分村民留在石榴林当工人,负责日常除草、施肥、浇水、剪枝等,“只要不下雨,见天都有活,一年能干10个月。”贫困户高国奇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在石榴林务工,加上地租和分红,去年收入2.8万元,“比以前强多了”。 4年过后,张河村盼来了累累硕果,软籽石榴打出了品牌。“我们的软籽石榴喝的是丹江水,吃的是有机肥,价钱卖得高。”张家祥脸上的骄傲又回来了。 张河村的成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参与。 据统计,淅川县2017年新增1.2万亩石榴林,并探索出一种利益共享模式:政府利用优惠贷款政策、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建设等支持企业发展,企业按“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事活动、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种植销售,到盛果期按比例分成,10%归村集体经济、40%归企业、50%分红给村民。 卢捍卫说,这种模式把村民、企业、政府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由过去的三心二意变成现在的齐心协力,“过去你把树种上,村民可能给你挖了;现在你把树苗给村民,他不光自己种,还像自家的树一样细心照料”。 推进高效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淅川县出台多项政策,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使项目跟着基地走、服务跟着产业走。 截至目前,淅川县已兑付生态产业资金6000多万元,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薄壳核桃、柑橘、黄金梨等30万亩,3.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4000多名贫困户年增收近两万元。 水里不能养鱼,靠水也能吃水 淅川山清水秀,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在临近丹江的马蹬镇石桥村,老渔民王志新没想到,一把年纪又开始了二次就业。“同样是靠水吃水,以前是在丹江搞网箱养鱼,现在是在丹江风景区做保洁。”王志新说。 “在景区做保洁员,一个月有4000块。和网箱养鱼相比,挣钱多、还稳定。”王志新的儿子在景区边开了农家乐,王志新说,每逢节假日,农家乐家家爆满,“每天能有1万多元收入”。 近年来,淅川把旅游兴县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修建环库公路,带动周边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等蓬勃发展,为开办农家乐的贫困户人均补贴7000余元。目前,淅川全县旅游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7000余人,带动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 淅川还积极推动工业转型,2012年起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被关停。“我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主导、促转型,聚焦农副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重推科技创新、力破融资难题、力推企业解困,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淅川县县长杨红忠表示。 被关停的企业中,有一家企业原来生产烧碱、液氯等化学产品,最高年产值过亿元,是当地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企业之一。关停之后,借助当地农业产业优势,开办了食品加工、食品包装等相关业务,山里的绿色产品经过加工和包装,获得了更高额的回报。另一家制药企业也积极转型,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多业并举,发展生态林果,初步形成了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