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用耗材占优势 低端市场中外资企业将“贴身肉搏” 医疗费用控费大旗挥舞,医疗设备或迎来降价。此前本报报道了国家卫计委抓紧钱袋,发布了《关于尽快确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通知》,力争2017年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的消息,这意味医疗费用增幅要“拦腰斩半”。本报记者了解得知,除了医院渠道部分辅助用药、预防用药可能面临业绩滑坡外,未来医用耗材、医疗设备也将迎来降价,而从高性价比来看,国产货更可能从中获益。 随着各地耗材招标的持续推进,招标“价格战”打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国产医用耗材,已经挥别以往高毛利时代,利润正在不断走低。而据广州某三甲医院一位骨科医生介绍,其实不需要政策加强引导,就性价比而言,市场已经越来越青睐国产医用耗材,其用量早已超过了进口医用耗材。 实际上,包括GE医疗、飞利浦、美敦力等外资品牌,也都在近年来争相推出更接地气、性价比更高的设备以抢中国中低端医疗设备市场,其中有的是借收购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快速布局这一陌生领域;有的则是有针对性地研发推出中低价位本土产品以抢占基层医疗市场。 外资企业看好基层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高端市场如CT、MI、核磁共振等设备基本上依然被进口产品所垄断。而现在,在三甲医院市场较为饱和、大型设备销售受阻的情况下,外资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中低端市场,并一致认为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基层市场将大有可为。”但其也表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高端产品与国外品牌仍差距不小,但中低端产品已逐渐赶上国际水准,所以这一领域中外资品牌“贴身肉搏”将在所难免,降价潮或全面来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