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州写生,在这个时代不仅仅是时尚,原本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灰白相间的颜色,呈现在画卷上的,不仅仅有古桥、古道、秋风中,还有哪些怀着梦想和故事的徽商前辈们,身裹包袱雨伞,步履坚定的走出大山时的背影。
在屏山村里,专门去寻找那些写生的孩子们,都说了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是未来,而在这里各种与众不同的,恍若隔世的村宅里,看着他们点滴笔画之中,把一个个森严、隔世、肃穆的建筑搬上画卷,感触颇多。 虽然是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静止的绘画,动态的流水,游人,村民,关于过去故事的描述,不是用文字,图片,而是用心去描绘,有青丝变成白发的无奈,由青春转成暮年的感慨,有些是文字无法描绘,照片不能体现,而唯独可以用绘画来书写的。
我们用静止的颜色,观看这村口、古道、街衢间,矗立的座座或华丽显赫、或独自风韵、或浸淫血泪、或令人震惊的自元至清的牌坊、门楼和桥梁... 但是,写生似乎和很多东西不同,因为写生只要坐下,才能够去寻找素材。 坐下来去看眼中的这个世界,确实和站着,行走,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曾经问过他们,在这些写生的孩子们眼中,在这里,能够发现不会是一样的景,看得叫人腻烦;而且在徽州建筑中写生,丝毫不会被符号化,到处都可以代表它,但却没有一处可以完整的诠释它,这种更自在些的创作更适合如今的写生。
屏山,这个千年古村,她的名称由来是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高山。清朝诗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时写下诗句:“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 屏山村在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磅不时飞来村妇浣洗的锤声,蓄水石磅白花飞溅;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小桥流水人家”被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这里的屏风山就是一列四时皆丽的锦屏,衬托着建有无数徽派古民居的屏山村落。屏风山是黄山的一脉,西与石鼓山相连于风来岭, 有四通八达,但又不那么张扬的展示。 明朝舒祥在《三峰削玉》中写道:“卓卓三峰落碧天,夜深常见斗星连。春风长养琼崖笋,夏雨沽濡玉井莲。”可见在屏山这个小村落,就算是隐秘再深,依旧有人吟唱她的日夜景色和春夏物产。
日夜穿流的小溪,似乎诉说着无数过去的时光,这些景致犹如定格,让人难忘,而写生的孩子们,依旧静止在原地,描绘着心目中的徽州。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