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18日电 题:体育场所生机渐盛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罗羽 踢足球、打篮球……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的一家体育场馆内,不少人正在享受运动的乐趣。 “我很喜欢运动,现在每周至少来3次。”家住云岩区的陈星力是位不折不扣的体育爱好者,跟朋友踢完足球后,他倚靠在球场边的铁丝网上,额头不时有汗珠滴落。 铁丝网的另一边是两块篮球场,10多名市民正在攻防交替中挥洒汗水。 3月1日,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全市体育场所、居民生活服务场所和旅游场所可恢复营业。 “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准备后,我们3月3日开始恢复营业。”该体育场馆负责人马晨稀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恢复营业之初,场馆对入场人数进行了限流,规定每天入场人数不能超过场馆最大容量的三分之一,工作人员将对入场人员的住址和身份等信息进行逐一登记。 整个2月,马晨稀经营的体育场馆“颗粒无收”,3月恢复营业后,仍有所亏损。这让马晨稀开始意识到,体育行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稍有风吹草动,整个行业就会遭受较大影响。但他也敏锐地发现,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大众也变得更愿意接触和了解体育。 “他们能够认识到运动的好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马晨稀说,恢复营业后,他明显感到大众的运动热情有了显著增强,“大家都明确了一个观点:长期坚持运动对身体有很大帮助,不仅能够抵抗病毒,还能预防和缓解一些潜在疾病的侵扰。” 不断增加的入场人数也直观说明了这一趋势。在贵阳市白云区经营篮球馆的余冬冬告诉记者,他的球馆以初、高中生为主要消费群体,自3月28日恢复营业以来,虽然采取了限流措施,将同时段入场人数控制在60人以内,但球馆全天的人流量和去年同期相比还是翻了一番。 “5月份初、高中非毕业年级开学后,人流量少了一些,但也比去年同期要多。”余冬冬说,这说明大众对体育运动更加看重了,更多的人有意识地增强体育锻炼,“特别是小孩,以前在学校不愿意运动,现在也会来我们这边打打篮球。” 陈星力对此也感同身受。“我们之前玩儿的时候,每次约人踢球都会缺一两个人。现在随便一叫,人都能到齐,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他说。 “这是大众生活观念的改变所引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马晨稀深有感触地说,虽然场馆的培训班业务还处于关停状态,但已有不少学生家长咨询开班事宜,部分家长还请求把孩子带到场地里玩一下,请培训师帮忙指导。 “受疫情影响,前期我们遭受了一些损失,但目前形势都在变好,我相信企业的经营将会逐步走上正轨。”马晨稀说,5月14日,他经营的第五家连锁体育场馆结束试营业,正式对外开放,“第六家也正在筹备中,预计5月底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