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木版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到现在 我国共有17个木版年画相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各地年画呈现出多样的面貌和风格 多地年画传承人开始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尤其是年轻传承人“脑洞大开”,让古老年画焕发出时代气息
五彩年画挂起,火红灯笼亮起,湖南长沙雨花非遗馆内,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年画。 行至滩头木版年画高腊梅年画作坊,一幅贺岁生肖主题新品年画《诸事如意》,吸引了几位年轻人驻足欣赏。年画中,扛如意、捧宝盆、顶寿桃,生动的形象加上鲜艳的色彩、美好的寓意,让人赞叹。“以前我们接触的年画多是门神、灶王爷那些比较威武、严肃的形象,这么可爱、有生活味道的内容比较少见。”一位90后女孩表示自己已经被“圈粉”,“我以后肯定会继续关注年画。” 这是记者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采风活动中捕捉到的生动一幕,古老的年画经过创造性的转化,正焕发出年轻的活力。 文化信息承载丰富 古有云“无画不年”,每逢春节,中国老百姓都会张贴各式各样的年画,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到现在。邰高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也是国家级非遗凤翔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的女儿,兼为年画技艺的传承者和研究者,她说,“年画从工艺、形式到内容,文化信息承载量相当丰富,绝对‘不简单’。” 制作一张传统木版年画,常常需要经历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等大大小小多道工序,不少年画还对刻版的木材、印制的纸张、彩绘的颜料等材质有严苛的要求。 结合年画发展史,邰高娣重点谈道,年画艺术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古往今来的广大群众常常将它当作精神食粮。“它描绘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它刻画了岁时节庆、婚丧嫁娶等平凡而又精彩的世俗生活,为终年操劳的百姓享受短暂的年节欢乐增添了光彩;它寓教于画,将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浓缩到一幅幅构思巧妙的年画中,成为启蒙教育的百科全书;‘消寒图’‘耕织图’等成为向农民群众提供有关农事节气、生产操作知识的科普读物;‘二十四孝’传播了传统孝亲文化。”邰高娣介绍。 自2006年至今,我国共有17个木版年画相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年画呈现出多样的面貌和风格,有契合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河北武强木版年画;有细腻工整、色彩丰富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古朴稚拙、历史悠久的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还有写意味厚、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木版年画;有地域色彩浓郁、神佛类题材丰富多样的福建漳州和广东佛山木版年画……而无论是“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杨柳青年画,还是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都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发展坚持守正创新 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逸事。“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题材内容可谓洋洋大观,应有尽有。”今年93岁高龄的杨洛书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在年画世家,14岁跟随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几十年来刀耕不辍,珍藏年画各样画版1200余套。 包括杨洛书在内的传承人纷纷表示,木版年画要发展,需要寻求当代表达,不过,其前提必须是不失其本、保留其真,“如果丢失了留存下来的画样画版、制作工具以及绘稿、刻版、印刷、制作等技艺,年画记录和传递的历史和生活就‘丢掉了’,年画也就不再是年画了。” “我们当前需一面守正、一面创新。”在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传承人冯炳棠和其子冯锦强看来,“守正,就是保护、恢复一批年画,保持原汁原味,不断传承下去。在其基础上,才是寻求创新发展,我们近年来尝试创作了卡通版《和合二仙》等新年画,社会反响也不错。” 天津杨柳青画社不仅珍藏着自明代以来的万幅杨柳青年画以及6300余块古版,有序传承着独特工艺,也在探索创新发展,“娃娃年画”系列、“生肖年画”系列、“名著”系列,都赢得了市场认可。 在传统积淀基础上的创新作品,将精致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腊梅年画作坊创作的《诸事如意》年画套装,一个多月实现了200多万元的销售额,而且还供不应求。 除了创新充实年画内容,让年画本身丰富多元起来,我国多地还在开发年画中的题材、符号、审美特色,将其充分应用到文创产品开发上来。佛山木版年画冯氏父子和陶瓷厂合作将《金玉满堂》年画做成茶具,还把年画图案开发到书签、挂饰等产品上;设计师也将杨柳青年画特色创造性地转化到瓷瓶、琉璃挂件、帆布包等产品上。在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里,古老的年画又焕发出了契合当代审美的“新生命”。 线上线下紧跟潮流 “脱单神器”“逢考必过”“一个亿小目标”……把传统年画里的美好寓意用网络流行语诠释出来,这是佛山木版年画年轻传承人刘钟萍的创意,“年画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的愿望都可以在年画里找到对应的寄托。”刘钟萍还进行分众化设计,针对老年人和钟情老物件的客户,推出传统木版年画;针对小朋友,把动漫年画的墨线稿做成材料包,让小朋友填涂颜色;针对青年人,则开发“年画脱单·和合二仙”“逢考必过·状元及第”“一个亿小目标·财神”等,使年画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紧密联系。 “大家好,年画姐姐今天介绍滩头木版年画制作,它是用十多道程序制成的手工土纸印刷……”基本每天中午,滩头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都会在雨花非遗馆,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年画。 与父辈们不同,钟星琳将滩头镇的老作坊、制作年画的器材等“搬”上了互联网。她还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淘宝店铺和抖音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将年画打造成“网红”。“如果不能及时追上年轻人的足迹,即便有好的产品也容易不为人所知,所以年画也得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 让年轻传承人更惊喜的是,通过与网友的实时交流和亲密互动,不仅提升了年画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也推动了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模式不断优化,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线上重视互联网,年轻传承人还非常重视开展各类线下活动,让人们体验年画制作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加深对非遗的认同和喜爱。”钟星琳介绍,“两年多来,来我们年画作坊体验年画制作的中小学生就有上万人次,他们在我们的指导下制作自己的作品,并了解每幅年画的寓意,孩子们的热情都非常高。”她也欣喜地看到人们越来越喜爱年画,“有更多人的认可,年画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未来,我们正在为之努力。”
国家级非遗项目(木版年画) 天津市 杨柳青木版年画 河北省武强县 武强木版年画 江苏省苏州市 桃花坞木版年画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木版年画 山东省潍坊市 杨家埠木版年画 河南省开封市 朱仙镇木版年画 湖南省隆回县 滩头木版年画 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木版年画 重庆市梁平县 梁平木版年画 四川省德阳市 绵竹木版年画 陕西省凤翔县 凤翔木版年画 山西省临汾市 平阳木版年画 山东省聊城市 东昌府木版年画 山东省阳谷县 张秋木版年画 四川省夹江县 夹江年画 河南省滑县 滑县木版年画 湖北省老河口市 老河口木版年画 注:以上为我国现有的17个国家级木版年画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