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苍穹之上》剧照 四川人艺供图 3月8日、9日两晚,首都剧场内已满是春风拂过的气息。观众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想对这部“书写航空报国志”的话剧《苍穹之上》一探究竟。 作为2019年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开幕大戏,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人艺”)创排的话剧《苍穹之上》首次登陆北京,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我国新型战机的艰难研制历程,讲述了新型战机历时几十年研制过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讴歌了几代航空人的奉献拼搏精神。 《苍穹之上》由唐栋、蒲逊、甄进担任编剧,傅勇凡担纲导演,石松作曲,四川人艺的孔斐、李东昌、董凡、杨涵、贾建立、杜江宁等老中青三代演员主演。其实,早在《苍穹之上》之前,唐栋、傅勇凡这对“金牌组合”已经先后合作了话剧《红帆》《共产党宣言》《麻醉师》《柳青》等优秀作品,此番再度携手,默契十足。 随着大幕拉开,一代代航空人薪火相传铸造国之重器的故事娓娓道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正在研制中的战机被迫下马,江川等年轻飞机设计师们不得不转入民用产品的研发,但民品的销路也成了问题,于是人心惶惶。这时,总设计师万知远从北京带回了国家决定上马型号战机工程的重大喜讯,重新燃起了江川等航空人的梦想与激情。江川与首席试飞员高翔进入攻关小组,展开飞行员参与“电传操纵系统”的艰难试验;为了战机能上天,江川与同是设计师的妻子张琪心力交瘁,无法照顾儿子江小海,导致江小海高考落榜,跟随技工“肖一刀”当学徒……历经磨难,型号战机的设计就要定型之际,江川又发现了其设计存在缺陷,需要作出“修形”的重大决定,剧中人物再度面临考验,全剧由此进入高潮。 新型战机冲上云霄、国产航母启航入海,中国军工的飞速发展,迈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步伐。很长一段时间里,舞台艺术领域工业题材的作品很少,其中国防科工题材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这部剧勇敢挑战这个时代极尖端、极现实、极先进的一个题材,实现了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国家军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同轨,值得鼓励和赞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说,工业题材领域是一般的剧作家、导演、演员不敢轻易触碰的,之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得到一致认可的工业题材话剧作品,是因为这类题材离现实生活太远、创作难度太大,而《苍穹之上》能够实现与时代同步同轨,显然是克服了很多困难、迎接了很多挑战。 抚摸军事的脉搏,拥抱观众并不熟悉的、关乎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领域,《苍穹之上》一出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全剧在戏剧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矛盾冲突与解决上都有很高的完成度。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的话来说:“《苍穹之上》大气磅礴、情感浓郁、意象鲜明而风格独特。”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将航空人超强的责任担当和百折不回的拼搏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业内专家认为,工业题材剧目创作之所以困难,在于大多数剧目着重表现的是具体项目在技术上的攻坚克难,而忽略了话剧艺术的本体功能——写人,总是“谈到了事而忽略了人”。“《苍穹之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那就是它把所有的外部事件,也就是把所有的技术困难和技术进程,都融入了主人公灵魂的翻腾与命运的走势,这是它的一大成功,给我们未来写工业、科学技术题材的话剧,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欧阳逸冰表示。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戏剧以它独有的风韵在舞台上形象展示人的本质和人性的深邃。在《剧本》月刊副主编武丹丹看来:“出于军工题材的特殊性,《苍穹之上》剧组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切入方式,就是着眼于苍穹之上,落笔于尘世之间。创作不由题材本身出发,而从人物出发,这是他们能够完成这个作品比较重要的一点。” 要让主旋律有人情味,《苍穹之上》的主创团队给出的答案是要让它接地气、让它落地、让它“擦着地皮写”。剧中人物众多,多条线索交织并行,在戏剧语言的使用上生动自然,与情感表达相互支撑。不少观众观剧后表示:“每一场都有看头,每场的‘大人物’‘小人物’都能让人记住。” 在肯定该剧主要成绩的同时,专家针对该剧“高潮不是特别‘扎心’”“主角江川人物内心挖掘不够”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打磨的意见。剧作家毓钺建议,尤其是在“修形”这走向全剧高潮的一幕,外化的矛盾冲突可以内化为主人公的内心博弈,尤其是可以从“坚持科学精神”上做文章,从而提升整部剧的精神品格。 首都剧场演出结束后,《苍穹之上》剧组还将继续走进北京高校。该剧出品人,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说:“今年5月,《苍穹之上》还将代表四川舞台艺术作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文华奖。我们希望像这样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能带给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感动和激励。” 该剧尾声,试飞当日,当最新型、最先进的型号战机在舞台上一跃而起,整个剧院的人都不由陷入一种巨大的震撼与感动之中。人们激动地唱起《歌唱祖国》,歌声雄浑激昂,与战机的轰鸣声汇合成气势磅礴、震彻云霄的交响……(付 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