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琴童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来说,理查德·克莱德曼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来自法国的“钢琴王子”将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成为很多中国人了解古典音乐的桥梁。如今,理查德·克莱德曼出道已逾四十年。近日,他又来到中国巡演,那么,他眼中的中国有哪些变化,他自己的状态如何,中新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理查德·克莱德曼。 出道四十年的钢琴王子 光阴流转四十年。四十年前,理查德·克莱德曼还只是喜爱音乐的年轻小伙子菲利浦·帕杰斯。由于父亲是一名钢琴老师,理查德从小就对音乐不陌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走上艺术的道路也自然而然”。5岁时,理查德创作了第一支曲子,名为《菲菲圆舞曲》,菲菲是家人对他的昵称。在一次家庭聚会上,理查德演奏了这首曲子,并收到了称赞,这大大鼓舞了他。现在回想起这些,理查德还不禁笑起来,他表示,这些都对他今后的音乐道路产生了影响。 1976年,为了给电视剧配乐,他演奏了《给爱德琳的诗》一曲,后被唱片制作商看中,由此出道。在法国,菲利浦的名字太过常见,为了好包装、凸显国际化,经纪人给他取了理查德·克莱德曼这个名字,一用就是四十年,并凭借这个名字走到了全世界。 出道后不久,克莱德曼就成为了最流行的法国音乐家之一,到1997年,克莱德曼已在全世界巡演1500场音乐会,并获得251张金唱片和61张白金唱片。克莱德曼的受欢迎,源自于他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他经常对现有作品进行改编,也包括流行乐曲。此举增加了古典音乐的可听性,赢得大批听众,但其“通俗易懂”的风格也招致了一些内行人士的批评。 “古典和现代都很重要”,如今说起来,克莱德曼已经有些不太在意,他说,音乐人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有人选择古典,他则倾向于现代,但不管哪种,都应该先打好古典音乐的基础。 与中国的26年缘分 “初中时,课间喜欢趴在教室外的栏杆上听广播,大多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曲子,《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等,一晃十几年过去了。”1月13日,克莱德曼在南京巡演,小廖去了现场,她说,第一次见到本尊,不太激动,但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像小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1992年,克莱德曼首次在中国举办演奏会,即受到大批观众欢迎,此后又多次来华巡演。26年以来,他早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成为了“一代人的音乐回忆”。 “对于我来说,92年来中国是一个契机。”克莱德曼表示,正因为首演成功,所以才有更多人喜欢他,之后才会多次来中国演出。 “很多人受了我的影响而弹钢琴,我也很骄傲,不管他们是走向专业,还是作为爱好。”克莱德曼称,在全世界范围内,他已经陪伴了好几代人长大,对于他来说,这早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26年,克莱德曼也见证着中国的变化,尤其是他最熟悉的演出场所,“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有很好的剧场,音响、各项硬件效果都很好,我也发现了很多好的钢琴。”他说。 克莱德曼还多次改编中国乐曲,不仅有《梁祝》、《山歌好比春江水》,还有《花心》、《爱如潮水》等流行音乐,他还曾为中国谱写《魅力中国情》和《诗意奏鸣曲》,这些乐曲也经由克莱德曼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弹奏中国乐曲时,国外观众是不知道的,但因为这些音乐很好听,所以观众也很喜欢。”克莱德曼说,改编中国乐曲,正是因为这些乐曲打动了他,“像《梁祝》,它的旋律非常优美。” 奔波在机场和酒店里的音乐家 2月10号,克莱德曼将在北京举办新年音乐会,这也是本次巡演的最后一站,在此之前,他已经去过了中国的20多个城市。在克莱德曼转机的间隙,记者见到了他,穿着一身休闲装,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尘仆仆。距离下一场芜湖的演出还有十多天,他可以回法国休息几日。 在过去几十年里,他在全球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3000多场音乐会。奔波在各地的机场和酒店,也成为了克莱德曼生活的一部分,他来过中国很多次,但总是匆匆而过。 “的确,我无法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这就是所有音乐家的生活,经常‘在路上’,这是音乐家辉煌事业的背面。”克莱德曼曾对媒体表示。不过,克莱德曼也坦言,虽然要奔波于各个城市,但他还是有一些休息的时间,“我很享受演奏,这也是一个放松的过程”。 为了保持状态,克莱德曼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练琴,这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外出巡演时,就在酒店用电钢琴练习。克莱德曼曾以创意改编闻名,但近些年,他的改编作品渐少,他说,自己并不排斥好的音乐,包括流行乐曲,有机会也会去改编。 巡演、改编,65岁的克莱德曼并没有退休的打算,他表示,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还称,这种状态可以“再持续10年或更长的时间,只要身体允许。” 钢琴家傅聪曾说过:“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我觉得,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音乐。”理查德·克莱德曼则有不同看法,他说:“真正懂音乐的人可能在20岁、30岁,就已经对音乐有了不同的理解。”年近古稀,他表示,他还在不断发现好的音乐,也在每天的练习中不断理解着音乐。 |